從flickr貼過來的測試照片

Wednesday, May 31, 2006

08960028
Originally uploaded by 柳丁皮蒙面俠.
從flickr貼過來的測試照片從flickr貼過來的測試照片從flickr貼過來的測試照片從flickr貼過來的測試照片從flickr貼過來的測試照片從flickr貼過來的測試照片從flickr貼過來的測試照片從flickr貼過來的測試照片從flickr貼過來的測試照片從flickr貼過來的測試照片從flickr貼過來的測試照片從flickr貼過來的測試照片從flickr貼過來的測試照片

政大79校慶


DSC_5041
Originally uploaded by 柳丁皮蒙面俠.

從flickr貼過來的測試照片從flickr貼過來的測試照片從flickr貼過來的測試照片從flickr貼過來的測試照片從flickr貼過來的測試照片從flickr貼過來的測試照片從flickr貼過來的測試照片從flickr貼過來的測試照片從flickr貼過來的測試照片從flickr貼過來的測試照片從flickr貼過來的測試照片從flickr貼過來的測試照片

DSC_4867

DSC_4867
DSC_4867,
originally uploaded by 柳丁皮蒙面俠.
測試
 Posted by Picasa

三年之養

08950023
08950023,
originally uploaded by 柳丁皮蒙面俠.
大概八月就要離開他了,好險皮果沒有帶他出國比賽,當米國狗,他可以繼續留下來愛台灣

總是還有機會見到面的 (大不了翻牆進來玩狗,反正他不咬我,哈哈)

這是我一輩子第一次養的狗,一養就是三年

雖然他是皮果的狗,但我也很難割捨這份情阿

我永遠不會忘記趴皮的,尤其是剛滾完大便的那個味道

永生難忘的臭阿


(有沒有香一點的回憶阿)
TEST

三年之養。趴皮

Tuesday, May 30, 2006




大概八月就要離開他了,好險皮果沒有帶他出國比賽,當米國狗,他可以繼續留下來愛台灣



總是還有機會見到面的 (大不了翻牆進來玩狗,反正他不咬我,哈哈)



這是我一輩子第一次養的狗,一養就是三年



雖然他是皮果的狗,但我也很難割捨這份情阿



我永遠不會忘記趴皮的,尤其是剛滾完大便的那個味道



永生難忘的臭阿





(有沒有香一點的回憶阿)





2006.5的趴皮

一升的眼淚

Monday, May 29, 2006
徐導推薦的日劇,剛好藉著摔車受傷修養,一口氣看完



會寫這篇,是因為我曾與女主角「亞也」,有類似的心路歷程



對大部分人來說,這部日劇絕對是從頭哭到尾的(至少對我來說是吧),打從第一集就知道女主角最後會死,每看到一個歡樂的情節,更感覺到底層淡淡的憂傷,我想這也是導演刻意安排的對比手法吧



最有共鳴的地方卻是倒數第二話,也就是第十話「情書」



「亞也」在這一集中,內心最為轉折,他看不見未來,也不願讓「遙斗」陪在他身邊,提出了分手.



此時的亞也,是人生中最無助的時候,失去一切的行為能力的此時,正找尋繼續生存的價值與意義,這一集是整部戲中內心情緒的谷底低潮



「亞也」的未來就像一個黑暗的洞穴,看不到一絲一毫的光線,對於亞也來說,每一刻都有可能離開人世的她,「未來」並不存在,希望與愛情,都是多餘的奢望









我五年前被退學,曾經陷入人生前所未有的黑暗,就像亞也一樣,我看不到未來,當下手足無措,正當大家開心的收拾行李準備回家過新年,我得知自己被退學的噩耗,一個人在空蕩的宿舍中哭泣,永遠都忘不了的無助與黑暗,看不見未來,整個人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已經挫折到了極點



就這樣落寞的過了三天,我回到房間就哭,躲在棉被裡自責,在外頭宛如行尸走肉,已經不知道如何表達笑容






回到日劇「一升」,第十話的轉折就是亞也重新找到活著的意義,因為我曾經經歷過類似的心情轉折,因此格外的感動,當然,我沒有「亞也」的病情,但在心情體會的程度,卻真的很接近



努力的活著,繼續貢獻有意義的人生,這是「一升的眼淚」帶給我最大的意義



人不能為自己活著,因此,讓自己的生命對他人產生價值,是活下去的動力



能走到這裡,要感謝我的家人,特別是我一直支持我的爸爸 :D





引用「一升的眼淚」最後那句話



「謝謝,要活下去」歐





wiki的簡介

官方網站

原版DVD資訊

原版電影版資訊

政大街頭藝術秀

Thursday, May 25, 2006


本學期的街頭藝術秀終於結束了,這是我平常練習表演攝影的機會,因為每次內容都不同,可以體驗不同的表演形式,我想要專注在舞台攝影這一塊,未來勢必會面對不同的表演型態,這算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兩個學期拍下來也有19場了,再加上平常每個月都有接崑曲的攝影,希望能多累積一些藝文表演的經驗



我所拍攝本學期【政大街頭藝術秀】九場表演





.台北山舞藝術表演團

.政大魔術社

.【三岔口】國光劇團演出、京劇健身操

.金旋獎暖身

.政大國樂社、古箏社

.White Eyes白目樂團

.政大吉他社

.政大戲劇社、說唱藝術社

.世界民族舞舞蹈

第二天 大家都很友善

Sunday, May 21, 2006
第二天是開始正式見習拉~~~~其實仍舊是抱著忐忑的心情來面對,但相較第一次碰面,心情放鬆了些



潔菁組長幫我安排了一整天客服系統組行程,早上是兩小時客服窗口的對談,下午前兩個小時是"文章專卷"與"圖片專題"議題,後兩個小時是數位化流程的介紹,還跑到聯合報系二大樓看了OCR後的校對現場



早上10:00



兩位客服負責人,他們同樣都是十年以上資歷的聯合報系員工,算是老資歷的聯合報人了,曾小姐負責對外的客服窗口,要處理網站留言/E-mail/客服電話,從他累積多年來的faq,體會倒對外客服窗口的問題複雜度,幾百條的常見問題的制式回答範本,分門別類,只要遇到一樣的問題就copy/paste拉,這樣一來可以讓服務標準化,也便於他人交接或是臨時職務代理,經驗告訴我們"會看授權條款與規定的user是稀有動物",所以就算很多問題網站上已經有解答了,例如為何要扣點,為何要收你一年600圓,為何一個月以前的資料要記價使用...等等,但仍有白目的user會透過各種聯絡管道(電話/E-mail/留言版)反應,因此客服專線真的不是像我這種EQ太低的人負責,我一定會被愚笨的問題給氣的火冒三丈,然後在電話中對著User咆哮.... 然後飯碗就不見了... 總之很佩服客服大姐的耐心與毅力



客服窗口其他的工作還包括了處理訂單,寄送贈品,針對每天的報紙把錯字從資料庫中改正,但當天改正後的資料並不會馬上能夠從知識庫中查詢到,得等到隔天凌晨的資料庫"重建索引"後才可被查詢,另外還有接到圖庫訂單時從資料庫中找出原始檔,如果圖庫找不到,便需要跟原攝影記者聯繫取得原始檔,順便加入圖庫中



還看到了ICW內部查詢資料庫,由於"圖表"與"外電"不能透過知識庫存取,但為了服務報社內查詢需求,內部查詢ICW有四個類別 1.分頁影像 2.外電 3.表格 4.新聞全文(?)



聊到圖庫購買的部分,我發現聯合的圖庫跟知識庫是兩個不同的資料庫系統,其實應該獨立成兩個對外網站窗口,但目前仍以知識庫為統一窗口,要進去圖庫網之前還得從知識庫的頁面才能進入,但圖庫應該是很賺錢的一塊,以我的觀察,聯合經把每天記者到處拍回來的照片都丟進資料庫了,無論有沒有見報,每天都有成千上百張的照片被"倒"入圖片資料庫中,經過圖說註解->分類->專題化後,假如我今天是某某名人要出書,我大概也得跟聯合報談價錢"買回自己的照片"吧! 看來攝影記者每按一次快門,就可以增加圖庫的資料數量,未來這些從1990年開始累積進三百萬張的照片,將是很大一塊收入來源吧(我的猜測),聽說賣的最多的還是影視明星的照片... (唉)



照片定價方面似乎都有談的空間,而且令我驚訝的是,每賣出一張照片,該照片的攝影記者便可分紅,雖然分紅的數字不多,但這也是鼓勵記者努力按快門的誘因機制,翻滾吧!男孩!

聯合影像圖庫 http://udndata.com/image/

圖片轉載授權 http://cs.udndata.com/public/authority.html

(ps.目前"圖片專題"最熱門的是"企業人物",目前共有30個專題,數量最多的是"大陸旅遊",有197個分類,舉凡長銷的題材如民俗節慶,藝術表演,台灣風光等可以深化在地文化涵養的題材,卻敬陪末座,這個我可要改天好好問清楚...)



中午



跟客服系統組為主的同仁們一起享受35圓還送泰式奶茶的涼麵,拖欣怡的福我們還有好吃的水餃,午休就在歡笑與八卦中度過了



PM 2:00



施小姐是報系退休人員,退休後回聘在知識庫工作,負責"新聞專卷"與"圖片專題",他應該是最熟悉條件查詢策略的人,因為目前的專卷/專題都是他負責人工過濾產生,所以如何在幾十年的資料海中撈出有用的一小部分,得靠著對新聞事件了解與關鍵字集合設定精準搜尋,目前兩年內產出近三百篇的文字專卷,說實在不是相當的快速,但實際上很多新聞事件是必須靠人工篩選過濾,才能得到最適切的資料範圍,三天才能產生一筆文字專卷,所以為了節省時間,以特定的系列報導或是透過版次檢索(例如醫藥版,消費版)便可以快速找到系列報導,便是現成的專卷,可縮短建立專卷的時間



從專卷的產生流程我們發現,在資料海中找到有用的題材是相當人工且辛苦,我的疑問是如果只是經由一個人的判斷來產生專卷,那相當容易受到個人偏好,影響了專卷題材的方向與取材,畢竟專卷也是透過人來精確檢索後,刪除不要或不相關的資料,讓後來的人可以不用再多花時間過濾,我建議可以從常見搜尋關鍵字來歸納出有看頭的專卷主題,從使用者的需求角度來設計專卷方向,應該會更貼近使用者吧 (不過聽說大部分人也都是用來搜尋影劇消息...唉)



圖片專題的生產流程則是會參考最近的照片授權訂單,來成為建立專題的依據,不過應該也會有懶惰又大牌user打電話還就問"我需要XXX的照片,現在可以找給我嗎?",之類的問題,看來專題或專卷的歸納,仍舊依循傳統模式,透過人工在原始資料中花時間過濾提煉,這......好像可以更科學有效率一點點.. 例如依照使用者需求排名來整理熱門專題,或是從資料相關性來找到潛在的題材,以題材重複度來歸納出高密度的議題...等等



聊到智慧查詢這件事情,施小姐提到宇匯(Bridgewell)這家公司曾經兩度接觸聯合報,但都沒有作成生意,不過到是亞利桑那的AI LAB陳教授提出的搜尋技術得到他們的重用,花了幾十萬美金(?)買下技術,成為目前智慧搜尋的核心,但這個關鍵字分析由於跑的太慢,目前只開放回溯一年的資料檢索...這.... 好歹也是一小步



施小姐把帳號給了我,讓我玩了一下專卷與專題後台系統,系統畫面與流程可以在課堂報告時demo出來



PM 4:00



曾小姐與張小姐分別交代了新聞內容數位化的流程圖,透過印務部的"人工圖文關聯",每天的日報在凌晨四點就可以在知識庫中可被查詢,接著資管組會負責拿著當天的報紙開始校對,如果有立即更正的資料,那也是隔天才會更新了



我們還跑到聯合二大樓看了OCR後的一校與二校流程,恩...真是花眼力的工作.. 我想我應該不會想碰吧...但真的是勞力密集的工作,想想聯合報系過去五十年多少的資料都要先OCR後在經過人眼校對...想到就頭皮發麻! 不過校對軟體倒是很有創意. 我拿到了流程圖, 我想課堂上又可以解釋個五分鐘吧





大體上一整天收穫很多,有些在心中的問題要在更清楚些,釐清重點後在下次重問一便.有幾個問題



1.知識庫首頁怎麼沒考慮改版阿?

2.圖庫跟知識庫既然是分開的系統,為何窗口不分開?

3.專卷的產生可以更貼近使者搜尋排行關鍵字來決定嗎

4.照片授權費用的彈性空間有多大?

5.再想想...

第一次見面


今天是我到聯合知識庫的第一天,怕遲到又晚出門的我,只花了20分鐘從木柵飆車到聯合報,還好趕上了....



"真是年輕的主管",是李彥甫給我的第一印象,跑科技新聞十年,曾屢獲李國鼎新聞獎,名校清大電機系畢業的他,捨棄了成為科技新貴的機會,反而一頭埋進新聞領域十年餘,我想我得找個機會好好請教他這個選擇,以及一路上的心路歷程



由於是第一次碰面,我下午又要回學校上課,因此我只有上午兩個小時的時間,就當作是一個熟悉彼此的開始吧!



李經理耐心的介紹目前聯合知識庫與聯合報系的關係,以及"聯合線上"未來要上市上櫃的計畫(我查了新聞,在2005年就已經有這個計畫了),預計希望最快年底,或是2007年初可以公開發行,



"聯合線上UDNNEWS online"分為兩大事業體,一是聯合新聞網(web service),二是聯合知識庫(info service),聯合知識庫的營收有三大方向



1.Data service (我想這就是指UDNDATA的訂閱服務)

2.聯合報系的內容對外授權窗口

3.數位化技術供應者



接著提到聯合知識庫的任務編組,目前有26位同仁,其中專任20名,記時制約用人員6位 (感覺上計時約用人員比例不少,除了坐櫃檯的育達學生之外,還有其他的繁瑣工作的需求嗎?)



談到人力便有繼續提組織架構 (此時感受到李經理的溫暖與體貼... 我還沒開口他就主動講了..)



共有三個任務編組,



1.客服系統組 負責web架構與系統規劃

2.資管組 在11樓負責技術工作,但機房是交給isp代管(web hosting)

3.行銷業務組 負責對外合作與技術諮詢與申請免費試用帳號窗口



李經理就跟我簡單介紹了半個小時,讓小弟不禁汗涔涔淚潸潸,人間有溫暖,夏天的冷氣,冬天的暖流,未來一片光明與希望 (抱歉我失態了)



接著把我交給田潔菁小姐,李經理便起身回去處理他的工作了,於是會客室留下我與田小姐



潔菁是我這兩週見習的保母,目前是客服系統組組長(此組對外負責網站的系統規劃與客戶服務),他同時也是筱玫老師曾在課堂上提到的學生,因此倍感親切,也好在這份遙遠的關係,我們聊起來格外開心



大致上繼續談了一個半小時,這段時間比較像是意見交流,我談談我對知識庫的想法,他除了回應之外,也更進一步談到他所負責的區塊,如果把他當作學姊來看,其實對話過程就像是聊天,他也談到以前上筱玫老師在職班網傳的心得,"很多東西在課堂中也許無法馬上提會,但是先記下來,以後就可以慢慢在工作中印証"他這麼認為,我也頗有同感



從他的口中我了解到聯合知識庫是屬於營利導向,對於新聞數位化後的資料,她們看待為"資料源",讓User可以經由資料庫檢索得到想要的資料,我把這個過程看成"原油的提煉",而資料庫技術與自然語言便可以扮演原油提煉加工的機制,如何經由良好的搜尋策略與關係比對,產生出對於user最有高度相關的資料,或是讓user可以從"相關性等級",在最短時間內找到最接近的資料,應該是聯合知識庫應該要研發的機制



我初步的構想是:如果可以找出這四五年內的搜尋Log資料,找到這些年來最高頻率搜尋的關鍵字,作一個"關鍵字排行榜",我們就可以從這個排行榜中發現哪些人事地物是大家關心的,或是大家比較經常找哪一段時間的資料,根據人工判斷來製作"專題"(目前他們稱為專卷),可以節省user在一大片不相關的新聞中找到主題性的資訊,並且節省搜尋成本



另外一個想法是根據自然語言來發展出人/事/時/地/物的關係組織圖,找到龐大資料庫中的某些資料關係性,提供圖像畫的組織脈絡關係圖,在結合超鏈結的特性,讓user不再只是看到條列式的線性搜尋結果,而是產生圖像的關係結構圖,幫助user快速了解新聞事件本身的關係架構,進而點選到每一則新聞內容,因此支離破碎的片段資料便重新產生資料間的關聯性,打破傳統媒體在篇幅與時段的限制,重新組裝出整體的面貌



第一次碰面阿里阿扎的聊了一堆想法,我期待自己第二天可以更深入的看到一些現況



李經理與田組長都很友善,在五月底搬家前還勉強擠出兩週,幫我安排兩週到各部門見習的機會,這個規格與她們的新進同仁士一樣的,而且不會把我當成一般實習學生作rutine操作,我想六月份可以在爭取進一步的實習機會吧





我準備第二天見習要問的:



1.有無關鍵字pool. 專卷的選擇規則是? 有沒有統計搜尋log整理出常用關鍵字

2.過去的舊報紙與現在每天發行的新報紙,在數位化流程有何異同,現行的數位化流程會牽動到前端(聯合新聞網/傳統報紙)的作業流程嗎?

3.內部人員的專長領域組成

4.前面提到聯合知識庫三塊營收,他的比例與實際數字

5.剛剛結束的專案資料,可否提供參考

6.詢問主管到校參座談之意願

7.網站沿革,曾經作過什麼調整,考量點?

8.一則新聞若在網站上被更改,是否保留最初版本?

9.訂戶的分析資料,所佔比例,預期的資料庫用戶大宗是誰?

10.如果user不確定新聞事件發生的時間點,仍有辦法找到該事件發生的最接近資料嗎? (例如印尼排華事件)

Day 8 最後一天

Friday, May 19, 2006
今天是最後一天見習,同時也是校慶的第一天,明明可以放假一天,但是因為資料庫系統的老師堅持要上課,所以只有下午的時間到知識庫去



天氣很不錯,看的到藍天白雲,但並不會太曬,氣溫不高,很適合騎車兜風,原本想改搭公車過去,因為自己的三心二意,還是騎車吧



先跟潔菁談了系統客服方面的問題,其實我感覺到他能聊的不多,也許是我問題問的不夠清楚,或是他並不想多透露太多,唉,也許是我自己預期太高吧,或者是問題沒問到關鍵



今天還是想談談系統客服這組的定位與執掌,談的有點虛,話題常常一下就飄掉了,我想那一定是我主導議題的能力太低了,再來就是我目的性太強烈,導致對方透露意願並不高,可能真的擔心寫了些什麼,會影響到公司本身吧?



對於管理的看法,經驗與專業知識都相當重要,經驗可以告訴我們在一件事情規劃初期,未來可能遇到的問題,可以提早避免,事先想到配套解決方案,降低系統風險等等,管理的角色不一定是最懂得下面在做什麼,但也不能完全不瞭解



以接客服電話為例,必須挑選出最適合的人來做這個位置,他除了有禮貌之外,還必須有耐心,這就是把適當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 (那我現在應該在哪裡呢?)



後來還談到學術與實務的差別,他認為學術經常要設計一套系統,做出完整的評估分析後才開始動作,解決的是未來的問題,而不是眼前的問題。但實務界通常是解決眼前當下的問題,因為資源有限,急切找尋立即解決問題的方案,因此評估與規劃的時間並不多,這點是他認為學與術最大的差異,我個人認為學界常常過於簡化一些情境,或是這麼說:控制某些操作變因不變,去探討某幾個變因之間的關連,但實際的情境上,變數多上好幾倍,因此能解決當下的問題就很難能可貴了,哪來的心情想未來的問題?另外,貼近使用者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是很重要的,以加值這一塊來說,目前仍是以當其最熱門的新聞為專卷設計的方向,另外問到關鍵字排名的問題,目前似乎沒有,但專卷既然有點閱排行,應該就可以從這個排行榜中定期抓出最熱門的前三名放在首頁上吧





接著請玉玫來跟我聊,題外話,玉玫換的新髮型挺好看的



由於玉玫負責的是2B的行銷,透過漢珍這家公司推廣2B的訂戶,這塊有時會遇到企業客戶反而用個人帳號購買,雖然便宜許多,但相對的享有的權限也比較少,看以前的新聞還要記點,定址會員就沒有這個問題,可以看到爽,因為我都用學校的帳號,難怪這方面我體會的不深,2B這塊未來的目標就是維持訂戶續訂,作客製化服務,曾經有定址會員要求其下的帳號跟活動情形,另外就是透過內外網送廣告做交換連結



WEB2.0已經快要被喊倒拉

Day7 大家來授權

Thursday, May 18, 2006
今天看了幾個涉及侵權的網站,也讓我體驗了一次抓爬子的感覺 網站引用新聞資料已經成為侵犯著作權的行為,實際上我覺得這是抓不勝抓 但人力有限的知識庫仍分配了一位人力來做侵權處理的窗口 



首先必須蒐集侵權事實,以PRINTSCREEN保留原始畫面,然後接著聯絡對方的網站負責人 告知我們已經發現侵權事實,請進一步來電洽談補充授權的細節,以及討論未來授權的合作機會 



下午自己嘗試擬了一份侵權告知書,我沒有刻意搬法條出來嚇唬對方,我認為要先評估這些引用資料相對於該公司的價值,在評估是否要提出授權合作,或只是給個下馬威,讓他趕快把網站上的資料撤掉,就既往不咎了 



後來還跟阿沼談到個人BLOG授權的合作方案,其實我覺得個人BLOG引用部分新聞文字,通常習慣上都沒有付費的打算,畢竟是個體戶,非為營利,自然就不想承擔這個額外的成本,但畢竟這是個法治的國家,沒有經過著作權人的許可,而擅自重製後在公開場合輸送,便已經觸法 



現在得想個辦法讓個人BLOG與聯合知識庫雙方可以得到雙贏的方法,一方面個體戶不想付錢,但也許他的網站還算小有名氣,聯合知識庫也許可以用無償授權的方式,以交換連結或廣告來拓展通路或廣告收入,不也是一個不用收錢的方法嗎,不過看來細節的討論跟配套都還得好好想想,經理那邊目前是肯定這個想法的 



個人部落格是否可以放廣告的問題,近來因為大陸導演兼演員的徐靜蕾BLOG,躍居全世界排名第一的BLOG後,便興起各方討論,有個論點認為,BLOG平台需要耗費人力物力資金營運,因此個人在上頭申請的BLOG就算在紅,也不得出售版面上的廣告區塊,因為地主才有權干涉他的田要重些什麼 這麼看來,BLOGER並沒有擁有他所耕種的田地,反倒是地主有收過路費的權利,如果這個想法成立,其實會影響到廣告合作的授權方式歐 





明天要問的問題 



這些年來行銷的轉變,隨著科學人與動腦的加入,有何不同現在行銷的困難點

未來行銷方向的規劃

大中華市場的行銷,目前有任何打算嗎

主要行銷的對象有哪些人,職業,角色?





聯合知識庫這個平台的行銷特色是 

系統客福組的定位與工作內容是?

目前系統規劃遇到的瓶頸?

未來系統規劃方向?

角色是否介於行銷組與業務組織間,如何做好兩者的橋樑?

網站改版的問題,曾經大改版過嗎?

未來有改版的計畫嗎?

Day6 授權流程

Wednesday, May 17, 2006
今天是一整天的實習,上午是網路的數位內容授權,下午則是照片授權業務



數位授權是阿沼負責,他之前在節目製作公司待了兩年多,擁有相當豐富的節目企畫與執行經驗,轉到聯合知識庫約半年的時間,每天例行的工作就是接授權的需求,在對不同的需求給予報價,例如資策會的網站上有聯播聯合新聞網的新聞,就必須透過聯合知識庫來談新聞內容授權的業務



另外阿沼還要針對網站侵權的部分,先將侵權事實保存證據,保存完整的網頁影像檔後,確認大概的侵權範圍與時間,便針對該網站或BBS發送通知信函,告知侵權事實的存在,這個動作的目的是希望對方將過去使用過的新聞內容,針對數量作補充授權,建立授權的合作方式。



通常會”不小心”重製並散怖這些被著作權保護的新聞內容網站還不少,而且都在缺乏著作權觀念之下造成,不過這也提醒了我,以後不要在自己的網站上隨意複製或引用新聞內容,因為就算我不是商業用途,也無法免費的使用這些有著作權的內容了



另外一個侵權的事實就是坊間的剪報公司,這些公司是提供社會大眾蒐集資料服務,基本上收集整理資料本身並無不法事實,但如果複製了具有著作權的新聞內容或是將全頁影像數位化,便牽涉到重製與散佈的侵權行為,而且還把這些內容用來做商業交易,這塊也是聯合知識庫要抓的大戶



個人的新聞引用,例如部落格上的轉載引用,目前就我的瞭解,聯合是希望使用者能夠有償使用,但經驗告訴我們這種狀況太普遍,也抓不勝抓,目前有一個想法便是用新聞交換的方式,如果個人部落格要印用聯合報的新聞,可以考慮在網站上交換廣告或網站連結的方式,作為交換條件,這也是另一種有償使用,不過目前還未正式採用,所以小心摟,不要隨便拷貝網路上的資料貼在自己家了



還有企業內部的授權使用,由於企業內部(內網)的使用較難察覺,所以通常都是等待對方主動提出授權才成立,這麼說來其實偷偷的在內網重製新聞內容,只要不外流,好像也可以偷偷的自己關起門搞(各大報系應該都在互相做有報的全頁影像數位資料庫吧,心照不宣囉)





中午跟阿沼出去用餐,回來接著是和玉薰談圖片授權的部分,圖片授權流程分為外部要求授權與記者內部授權,至於他借我看的授權流程,由於是法務做的圖,就不方便外流了(唉)



目前圖片授權,中圖解析度是六百元一張,大圖是兩千元,若是特別獨家的照片,例如「319槍擊案」只有聯合報獨家拍到,所以授權的費用便調高到4000元一張。



目前大宗的授權是教科書,佔有40%的比例,針對大專用書的價格是每張1000元,若是九年國教的教科書則是每張600元,另外不授權的範圍有報紙同業,以及壹週刊,美華報導與時報週刊,以及壽險和醫療方面(避免爭議)。另外人像照片的肖像權,申請授權的單位必須自行負責



有趣的是在大陸市場,聯合的圖庫有一個合作代理商www.imaginechina.com 聯合知識庫每天會從當日報紙挑選出五十張照片,加上圖說提供給這家「IC傳媒」銷售,「IC傳媒」這家公司也代理其他圖庫網站的照片,藉由他們對大陸市場的掌握與通路,拓展圖庫銷售到大陸市場,所得利潤在與聯合報拆帳。另外如果有即時的大量新聞照片,可透專案處理將照片立即傳送到對岸,例如之前金曲獎的專案,便在頒獎典禮完之後即時將照片整批發搞,成為大陸媒體的照片來源









問題:與IC傳媒是賣斷還是託售 拆帳方式可透露嗎?

DAY5 漸漸消逝的剪報中心

第五天,也是第二週的禮拜一,由於下午學校有課,所以只有早上只有兩小時



潔菁帶我到資管組



映入眼簾的是四周高過人頭的檔案櫃,裡面裝著聯合報系這五十年來的三四十萬張老照片、底片、剪報等,還有架子上一疊一疊的報紙,除了聯合報系固定的合訂本之外,資管組的同仁每天還得把外報(中央,中時,工商,自由)歸檔。 我透過同仁的帶領實際操作了一次黑白全頁影像掃瞄的流程,提供報社內同仁參考使用



由於從2003年之後,報紙的全頁彩色影像便可在當天匯入資料庫中,因此只有外報才需要做黑白掃瞄,以供社內同仁參考



資管組的前身是聯合報的資料室,自從數位化之後,資料室的人員不斷縮編調職,如今只剩九位同仁,現在有了資料庫,也不需要在做人工剪報或專卷了,每天凌晨四點,當天的日報資料便已經倒入聯合知識庫,隔天資管組的同仁只需要拿著當天印好的報紙只本,對著螢幕確認圖文關連,以及全頁影像是否有缺色缺檔。



另外就是針對傳統的老照片與底片做數位化工程,我看到平台式EPSON2480底片掃描器,可供135~A4尺寸的反射/透射稿件,我心想,『天阿,你剛剛說的幾十萬張底片或照片,一個人要掃到民國幾年?』,後來組長說道,其實底片的數位這項工作,通常是有社內有需要時,才會找出來掃瞄,我想這也是資管組得以留存的原因,因為傳統的檔案查詢仍必須透過人工,在經由人工數位化才能拿到內容,不似如今照片一律數位那麼容易了。



聊到對於新聞資料庫專卷的看法,其實在之前曾累積了半年的新聞專題,透過組內工程師(如今也改組集中到技術組了),量身打造的新聞專卷系統,累積了25000個專卷題目,百萬筆資料。可惜的是,這些資料庫目前沒有辦法互相互通,因此知識庫成立之後,資管組的任務就變的越來越少了。



組長提到那套剪報系統,十分樂意把資料庫的內容提供給我做學術研究使用,我看到的問題就是,現在的資料庫專題大約三千不到,但裡面的分配比例是不一樣的,一定有某些分類的資料筆數比較多,有些較少,如果能設計一個過濾搜尋程式自動將高準確度的資料彙整起來,長遠以來也是個不錯的建議,



總地來看,資管組的任務將隨著數位化的到來而逐漸變少,上頭的政策也不支持人工剪報系統的經營,之前開發的剪報系統資料又不能跟新的聯合知識庫互通,所以這些剪報分類資料也就跟著合訂本一起永遠放在林口的倉庫內了

Day 4見習第一週尾聲

Saturday, May 13, 2006
今天早上要上資料庫系統的課,上到中午便飛車趕去聯合知識庫,還好趕上了大家的聚餐PARTY,又讓我白吃白喝了一頓,午休的時間雖然只有短短一小時,大家都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握歡樂



原本半天見習的時間,是請欣怡介紹B2C這塊業務與現況,不過聯合臨時通知下午有一場角川書店業務總監的課程,所以我便跟著行銷部組長和心儀與系統組組長,浩浩蕩蕩的跑去總部聽演講



演講內容不外乎業務心理建設,目標設定,談判技巧,勵志之類的內容,我ㄧ邊聽,一邊寫下了一些自己的心得與筆記,結論是「我不適合幹業務」



這堂課上完都五點多了,距離下班還有一小段時間,跟欣怡聊了約二十分鐘左右



知識庫目前的把對外2B的業務委外給"漢珍"承攬,因此知識庫這邊沒有做2B業務推廣,主要以2C為主(例如政府機關,公司行號,學校與研究單位,或是傳播公司),以國內大專院校為例,目前198間大專院校有55%,508間高中職有21%訂購定址查詢服務(例如提供校內IP使用),另外如立法院,中經院,市議會等重要單位皆有訂購,而且通常這些單位的續約比例都相當高(是100%?)



好啦! 那這麼說問題就來了,我們說過期的新聞是不值錢的,當天的新聞才值錢,這也是為什麼昨天的報紙只會拿來墊便當,誰會有需要找過去的歷史新聞資料,不外乎做學術研究的人,寫報告的學生,做決策的單位,還有一些媒體記者,而這些人所屬的單位如果都訂購了聯合知識庫,這些使用者根本不需要付費購買,自然就不會成為B2C的目標,而這些有使用需求的人之外的市井小民,對於知識庫的需求頻率相當低,總地來說,該買的人所屬單位早就買了,不需要的人也沒興趣和理由付費成為會員,這是個小眾娛樂,2C這塊業務,的確不好推



我建議可以從聯合新聞網哪邊著手,透過新聞關鍵字帶替廣告,例如有出現陳水扁的新聞,都可以點選關鍵字之後,跑道聯合知識庫的查詢結果,把一些新聞網的讀者拉到知識庫來成為會員,再想辦法加強知識庫歷史專卷的開發(例如千面人事件,228事件等歷史重要議題),自然有機會往用戶個人的市場推廣



推廣到個人訂購的企劃案,待我好好想一想,知識庫賣的是回溯紀錄與系列報導,一則單一的過往新聞通常沒有什麼可看之處,但依系列經過整理爬梳過後的專題報導,替讀者節省了搜尋時間,也能夠為資料內容把關。今天的新聞將是以後的舊聞,知識庫賣的是幾十年累積下來的老本與專業形象,而不是現在的新聞



我看李開復

Monday, May 08, 2006
Google

「選擇的智慧」是李開復博士今天下午在商周的演講



這麼說吧!就是那種聽完以後,全身會充滿幹勁的成功學講座





從微軟跳槽Google,並成為「華人總裁」或是「大陸市場的開拓者」的代名詞



Google與微軟將李開復視為開發中國市場的重要Keyman,同時也為了李開復的跳槽對簿公堂



顯然看到資訊產業對李開復博士寄予厚望





從李開復博士求學到職場的過程中,的確,他是一個「成功的選擇者」



善於選擇與勇於放棄的他,從哥大法律轉系到電腦科學系,從蘋果,SGI,微軟,直到現在的Google



李開復博士有理工科人才的技術領先能力,優越的溝通與領導才華



最重要的是「勇於跳槽」,所以講題「選擇的智慧」的確是量身訂做,交給他講很適合





從一路跳槽的過程,我開始猜,他的下一個選擇會是哪裡?







整場演講聽完讓我聯想起王文華,條理清楚的成功想法,以及穿插有趣的小故事



對一名科技人來說,我想這才是他成為領導者的主要原因吧





坦白說,我反而比較喜歡詹宏志的笑話與幽默...... 



也許是「成功」的路線不同,造成兩種生命的選擇也不同



李開復的像是標準的成功學範本,全美第一的資訊領域博士,待過幾家世界級資訊企業,當代的華人資訊界首席



詹宏志是一個從草根苦幹蠻幹爬起來的書呆子,沒有完美的學歷,卻靠著不斷嘗試失敗與堅持,也發展出一套人生哲學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人生故事



活的精采,精采的活





李開復小檔案

出生:1961年12月生於台灣

學歷: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電腦博士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電腦學士

經歷:1990年~1996年蘋果電腦公司

1996年~1998年SGI電腦公司

1998年~2005年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

現職:Google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









相關網址:



李開復的 4個Google震撼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2392



Google设中国研发中心 李开复任中国公司总裁

http://www.donews.com/Content/200507/295d1bf826154978a49db468d17e28a2.shtm



李開復何許人?微軟、Google唇槍舌劍

http://taiwan.cnet.com/news/software/0,2000064574,20100654,00.htm



李開復(微軟自然介面部副總裁)引比爾蓋茲入中國的首席智囊

http://www.techvantage.com.tw/content/025/025152.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