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傳統機械相機
我很喜歡機械相機,對焦、過片、連測光都是全手動的。只有測光錶需要電池。完全駕馭器材,回到攝影最基本的元素:光圈、快門、對焦、構圖。
數位從幾千到百萬元的相機都摸過,說實在的,都沒有一台幾千元的純機械底片相機來的好玩。機械相機僅提供測光所需的電力,拍幾年都不用換電池,不用擔心電池的問題。機械相機也是拍攝星軌的好選擇,快門打開曝個一小時,完全不耗一點電源,如果是需要靠電池運作的電子相機,這方面就遜色許多了。
機械相機的年代,製造相機的想法不單只是達到拍照的目的。而是讓精密的儀器能夠在純機械的組件達到要求的水準,這也是為何大部分機械相機快門都只能做到1/500秒,但電子快門的相機,高階一點的可以達到1/800秒。純機械結構要講求精準,限制相當多,但1秒~1/500秒都靠機械的結構來維持快門時間,光用想的就覺得是一種工藝技術啊。
對了,直到現在Leica最貴的M系列,也都是純機械的。歐元最近漲了不少,一台全機械的MP,單機身應該要超過十萬台幣,還沒買到鏡頭呢。
在機械相機的時代,對於機身與鏡頭的銷售。用的材料都會比較「實在」,老相機市場很容易就能找到用料很不錯的鏡頭跟機身,相對來看當今消費電子相機產品的製造理念,應該不會想讓你用超過三年吧(日系的產品都不斷的推陳出新,數位相機都有一定的產品週期,手機跟數位相機....廠商會不斷地「創造」消費者的需求)。為了輕量化、環保、汰換週期縮短等等理由,除非花大錢買到leica等級的產品,否則不論是Nikon或Canon,三五萬的鏡頭也都是塑膠殼(塑鋼),鏡片也不一定完全是光學玻璃。更何況是入門到中階的鏡頭,有可能連鏡頭接環都是塑膠的...
反觀在傳統機械相機市場,幾乎都是全玻璃、金屬鏡桶的材料。數千到上萬都有,選擇很多啊。
機械相機的樂趣是「拍照的過程」,有人會問:數位電子相機拿起來按下去就好了,剩下交給自動測光就好,何必麻煩呢?
如果熟悉相機的測光原理,一定會知道相機內建的測光機制,也會有誤判的機會。操作機械相機,需要經驗判斷是否要加減曝光值,每當一次按快門時~你都要做一次測光值的選擇,如果習慣用機械相機,再回去使用電子相機,將會對光線感受更為敏銳,更得心應手,將對光線的掌握更敏銳。
要練到用眼睛判斷光圈快門值,並不是很困難喔。
如果你是機械相機狂熱者,這個年代還有一小群人以收藏的心情,在防潮箱裡放著自己心愛的機械相機,只要操作正常,定期保養,很多50年前生產的相機,現在都能夠正常的運作呢。
玩機械相機,除了珍惜古董的心之外,還有一種對於相機工藝的堅持,不會跟盲目的隨著科技與商業潮流所創造的需求,也將對攝影的過程,當作一種樂趣看待。
下面幾張是我用這台傳統機械相機拍的照片,YASHICA FX3是我最喜歡帶出門的相機,價值不超過8000元,機身才3000元而已,可以接CONTAX高品質的菜斯鏡頭,是便宜又大碗的選擇呢 :)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1 則留言:
哈囉你好~今天才從家裡的防潮箱挖出一個老相機正是yashica fx3,之前把玩過但研究半天連怎麼打開底片的盒子都沒輒,平常用的是數位相機,心
血來潮被fx3召喚,可惜至今仍然不知從何打開底片蓋,爬文剛好看到你的日誌,很訝異fx3這樣的老相機竟可以拍出這麼漂亮的畫面,想請教版主~第
一次碰底片機該怎麼使用? 尤其...fx3的底片蓋是怎麼打開的? 要裝電池嗎?
Post a Comment